
隨著企業快速導入雲端服務,靈活彈性的資源部署成為新常態,但同時也讓 IT 成本控管變得越來越棘手。你是否也遇過雲端成本總是高於預期,明明專案已結束,帳單卻仍節節上升?本篇文章帶你一次看懂導致預算爆表的三大常見原因,以及該如何有效改善。
原因一:資源遺留與未即時關閉
很多雲端帳單異常來自「忘了關資源」,常見情境包括:
- 測試環境啟用後未手動關閉
- 專案結束但部署還在運行
- 開發者建立的 VM、DB 或 Load Balancer 沒有回收
這些閒置資源看似不起眼,但長期累積就是一筆可觀的費用。尤其是使用量型資費模型,越久未關閉,損失越大。
解法建議:
- 定期進行資源盤點與清查
- 對非必要資源設定自動關閉時間
- 使用可視化工具追蹤未關閉項目
原因二:使用量難預測,費用計算不透明
雲端的「用多少、付多少」雖然彈性,但也因為計價模式複雜,導致預算編列與費用預測困難,例如:
- 各家雲供應商費用結構不同,難以統一管理
- 跨部門、跨單位的使用情況,讓成本分攤與控管變得困難
- 多雲帳戶各自獨立計費,難以掌握全貌
這種資訊不對稱的情況,容易讓成本爆出預期之外。
解法建議:
- 導入雲帳務整合平台,集中費用管理
- 設定用量預測與超標警示機制
- 以專案或部門進行成本歸屬,提升預算透明度
原因三:權限控管鬆散,資源建立太隨意
當雲端使用權限沒有分層控管時,容易發生「人人都能建、沒人敢刪」的情況,例如:
- 非 IT 人員也能建立高費用資源
- 缺乏變更審核流程,導致資源亂象
- 沒有成本歸屬紀錄,難以追責
這種無形的管理空窗,往往才是最大的成本漏洞。
解法建議:
- 對雲端帳戶實施 RBAC(角色型存取控管)
- 設定建立資源的流程審核與命名規範
- 建立成本歸屬報表,讓每個部門都能看到自己的花費
雲端成本控管,從「可見」開始

雲端成本不是花得太多,而是看得太少。唯有讓資源與費用「看得見、管得住」,才能真正掌握預算走向。若你也正在思考如何落實雲成本管理,AICOM 提供一站式雲帳務整合、成本可視化與權限控管機制,協助企業從源頭控管費用,達成雲端卓越營運。各種角色皆可透過 AICOM 的數據與圖表,快速掌握雲端支出狀況,無須異動平台資源部署,即可降低操作風險、提升決策效率。
想更深入了解 AICOM 如何幫助你的雲端成本不再爆預算?
歡迎 聯絡我們,預約免費顧問諮詢